文 : 科夫
大家都知道我们很爱看历史,最近我们读了两本有关苏联历史的新书——《古拉格爱情》和《科雷马故事集》。说实话,这两本书能够在近期出版(尤其是《科雷马故事集》,这本是最著名的古拉格文学之一),真算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它们一方面极力展示人类所能经受的最大程度黑暗,而也正是在这种不断渗入的绝望中,释放出人性持久的微光,所以推荐给大家看看。

书影购买链接在文尾
一  欢迎来到残酷乐园
如果有人跟你说起苏联的“劳改营管理总局”,你可能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僚机构,绝对不会把它联想到类似奥斯维辛式的存在,如果说奥斯维辛以精确计算、批量定制死亡著称,那么“劳改营管理总局”则是一个绞肉机式的人间地狱,对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古拉格。
古拉格像一个巨大的流着毒液的地狱脓包,这里是逮捕、审讯、用没有取暖设备的运牛车押解、强制劳动、毁灭家庭、常年流放、潦草随意的死亡……
自从索尔仁尼琴发表了他轰动性的鸿篇巨著《古拉格群岛》以来,“古拉格”几乎已经成了苏联历史中黑暗面的代名词。虽然这种劳改营的形式并不由苏联首创,而是起源于沙俄时代的流放和强制劳改队。但是慢慢的,古拉格由斯大林元帅驯服异端、教育政敌的管制工具逐渐的转变成了一种规模巨大的支撑其政治和经济野心的奴工系统。
古拉格研究“学科带头人”索尔仁尼琴
为了实现大元帅五年计划的目标,苏联需要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燃气、黄金以及木材,而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苏联广袤的边远地区找到,但是这些地方气候恶劣,根本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与生活。不过在大元帅的眼里,如果你是囚犯,那不必把你当人对待了。
到1930年代中期,古拉格系统已经有近三十万人的规模,他们分布在十几个劳改营联合体和小型劳改农场里,如同散布在苏联大地上的“群岛”。在这些广袤而又严酷的土地上,成批衣不遮体的犯人们在那里建立居住地、修马路、筑运河、淘金挖煤……
产品归于至高权力,他们则收获恐惧、疾病和死亡。
古拉格的日常
到1953年大元帅去世,古拉格群岛已经扩张到了476个分支,囚犯人数已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72万之巨。

“古拉格群岛”全图
如此规模巨大的劳改营,想要实行有效的管理是要付出极高成本的。所以在古拉格建立的过程中,苏维埃的管理者们甚至不想要直接管理这些营地,他们默许这些地方成立“江湖自组织”,用黑社会的方式统治着这些营地。
黑老大们在聚会,他们身上的纹身就代表了他们的江湖地位
私刑和折磨成了家常便饭
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中,男人被随意处决、女人被轮*简直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古拉格没有留给弱者的地位

丛林法则是残酷的,但是社会机器的碾压下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古拉格的秩序在一个叫弗伦克尔的囚犯进来后发生了一些改变,据说营地里“组织工作的混乱低效、财力人力的纯粹滥用”让他大为震惊。弗伦克尔难以压抑自己身上流淌的经济理性的血液所带来的激情,他写了一封内容翔实的报告递给了古拉格的管理者,“确切地指出了集中营的工业、林业、农业和制砖业各自存在的问题”。
这个想法和大元帅不断膨胀的胃口一拍即合,从此,“劳改营进化了。它们不再是一个个管理方式独特的劳动场所,而是一个羽翼丰满的‘劳改营工业联合体’,具有内部管理规则和习惯性行为方式,还有专用的配送体系和特殊的等级制度……直到斯大林死亡为止,这些方法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安妮·阿普尔鲍姆在《古拉格·一部历史》中这样写道。
一个绝食的囚犯正在被强制喂食
(根据苏维埃的人道主义原则,只有体温正常时,才可以执行枪决)
这架疯狂运转的机器就这样卷进了更多的受难者,在冷酷的工具理性面前,生命更不值一提了。“苏联的劳改营将自身从因疏于管理致人意外死亡的监狱,转变成为蓄意使囚犯劳累致死的名副其实的死亡营。”
根据解密的前苏联档案统计:从1930年到1953年古拉格内死亡人数总共到达了176万人。凡是“苏维埃的敌人”,至少都要在里面洗炼一番,有人把命留下,有的脱好几层的皮。
二 然而死亡并不是地狱最让人恐惧的事
巨大而又冰冷的数据在向我们诉说着死亡的恐惧如何像瘟疫一样在古拉格蔓延,于是生存成了每个在古拉格囚犯的第一要务,来听一听这些流传的谚语你就懂了:“今天得你死,明天才是我”;“人是吃人的狼”……
然而读了沙拉莫夫的书我才知道,对于身在地狱的人来说,绝望远比死亡更让人感到恐惧
生于1907年的沙拉莫夫经历了苏联的诞生与成长。但作为一名神父的儿子,这个出生就注定了他在新社会毫无地位(考入莫斯科大学之后因隐瞒家庭出身便被除名)。后来他又因为各种“反苏”罪名,先后三次被捕,被送到古拉格。

瓦尔拉姆·沙拉莫夫
在第二次为期五年的劳改营生涯中,沙拉莫夫吃尽了各种苦头: 严寒、饥饿、高强度的劳作,除此之外还有盗贼、卫兵和小官僚的殴打……
在他的劳改营生涯诗集《科雷马笔记本》中,他这样写道: 
我孤独、穷困、赤条条一人,
心灰意冷,
极地淡紫色的暗夜,
将我团团围困……
幸运的是,当他被第三次判刑时,命运鬼使神差的将他送进了医疗培训班,他成了古拉格伐木场的一名医生。可以想象,如果沙拉莫夫没有这样的一次机会,他绝对挺不过这个十年,我们也可能根本看不到他留下的这些满含血与泪的故事。
1953年1月,刚刚结束服刑回到莫斯科的沙拉莫夫,没有获得任何权利,也没有恢复名誉,便立刻开始投入《科雷马故事》的创作。
企鹅出的《科雷马故事集》
“希望是虚幻与沉重的,要依靠除希望之外其他力量的可能性”,沙拉莫夫写道,“《科雷马故事》不是回忆录,它是一种新形式的散文,一种散发着生命力的散文。”
没错,写作就是沙拉莫夫对绝望的回应。他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但显然他更适合另外一个身份:古拉格的幸存者和记录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从来不是自由人,在我的整个成年年代,我只是一个获释者。他被关了二十年,出来之后,他的书也写了二十年。
他的文字不断的在提出并解决那个时代重要的道德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别的材料中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
“劳改营是对我们的道德力量,我们普通的道德观的一场严峻考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经受住这场考验。”
“人和世界相遇的问题,人同国家机器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真相,其实是自身的斗争,是内心和外部的斗争……”
这本书不但是沙拉莫夫勇敢而苦难生活的纪念碑,更是古拉格群岛最真实的记录,它被包括阿普尔鲍姆在内的许多古拉格研究者认为是可信的史实,而在著作中大量引用。读着这些故事不仅使人们对被屠戮者感到悲痛,迫使他们想起地狱生活,更能增强读者的道德力量和对正义的渴望:行动起来吧,不要只说空话!
三  绝望中开出的爱情之花
读完沙拉莫夫的书,你一定和我一样,对人类内在本质和外在道德的层次感到绝望,然而巧的是没过几天,我又看到了另一本古拉格相关的著作,而这本书的主人公居然就是沙拉莫夫所说的“百分之一”!
列夫生于1917年,四岁时就目睹了双亲死于内战的混乱之中,他由祖母和姨妈带大,成长在新社会的他比沙拉莫夫更像一个“新人”,加入共青团,考入莫斯科大学,德国入侵苏联之后,他还义无反顾的投入了保卫祖国的战争。
很不幸的是,他被俘虏了,在纳粹的集中营里待了一段时间。战争胜利后,他如愿回到家乡,但是祖国更严酷的审问正在等着他。他没有过的了这关,被送进了一个位于北极圈内的古拉格。

就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即将要压垮他的时候,一个上司把他选进了技术部门。虽然从此他暂时脱离了野兽般的“丛林社会“,但残酷景象每日都在他眼前发生,这种恐怖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或许对于那些精神不愿沉沦的人来说,越是置身绝境,越要本能去保护内心最珍视的东西,顺着那道微光艰难地攀爬——
他在写给亲戚的信里打听一直牵挂未忘的年轻恋人斯维塔
斯维塔和列夫
让列夫没想到的是,没过没长时间,斯维塔朴素的信来了:“列夫,遇事要看行为的动机,不要看行为的后果,我要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就会怪罪你了,怪你音信杳然。”原来这份感情一直还在斯维塔那里保存着,她等待的,只是列夫的一个消息。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通信。期间,斯维塔甚至冒着被捕的风险千里迢迢赶到劳改营去见列夫。你简直难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两人要付出多少来维持这段“异地恋”。列夫和斯维塔的爱情,已远远不是两情相悦那么简单,更像是来自天堂的光,虽经地狱之火的淬炼,始终照着两人的心,帮他们躲避黑暗与严寒。
在列夫一封封的信中,我们能清晰的看见,他面对的是多么绝望的一个世界:

“你明白吧,对我们来说,最难以忍受的,绝不是物质匮乏,而是另外一种困难,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与世隔绝,和外界没有接触,另一个是朝不保夕,随时都会出事儿,谁也料不到会发生什么事,明天会怎样,一个小时以后会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大家正式的罪名随时都会变,为了一点儿芝麻小事,就会被遣送到别处,有时无缘无故就被转走了。”
然而,列夫又多明白,保持一个“实际”的希望对他来说有多重要:
“我明白,人生最怕绝望,完全失去希望是一种最为恐怖的事态……把所有的“可能”都一笔勾销,本来还有力量奋斗却放弃奋斗,这是一种最为可怕的自杀。看到这种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真是惨不忍睹。而没有道理的希望是弱者精神的救生圈、弱者智力的救命稻草。这样的希望令我生气。但是,丧失希望是灵魂的瘫痪,甚至是灵魂的死亡。斯维塔,趁着咱们还有力气希望,让我们希望吧。”
八年,多达一千两百份的通信,见证了两人坚定的感情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充斥的背叛、欺骗和压迫的时代,居然有很多好心人在帮助他们,协助列夫和维塔的通信,安排他们偷偷的见面。
《耳语者》,一本讲述斯大林时代私人生活的历史著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龌龊到什么地步,在这本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终于,他们做到了,维塔等到了列夫离开古拉格重获自由的日子,两人结婚,生下两个孩子。他们的生命也延续得足够长,不仅熬过了斯大林时代,也目睹了苏联的解体,直至普京时代,两人分别于 2008年与 2010年去世。
晚年的斯塔和列夫
2007年,当这些信件在俄罗斯专门搜集民间档案的“纪念碑”组织被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看到之后,他被这个黑暗时代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在整理了这份史上最完整的私人信件档案之后,这本《古拉格之恋》便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英文版的书名叫《Just Send Me Word》
现在,这两本关于古拉格的书刚刚都出了中文版,所以我们第一时间推荐给大家。一方面阅读这些内容当然能帮助大家提高对于苏联历史的认知(这两本书能在中国出版实属不易,并且这是沙拉莫夫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翻译出版),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能把我们带入这样的一个思考场景:假如你面对像古拉格这样极端的环境,要怎么办呢?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拿到了出版社最低7折的首推资格,可以让你在第一时间阅读到这两本新作,祝大家周末都有所收获。

《科雷马故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版
定价:118元
X博士粉丝价:82.5元(7折包邮)

扫码立刻购买
《古拉格之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定价:64元
X博士粉丝价:49元(7.8折包邮)

扫码立刻购买

《古拉格之恋》&《耳语者》套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172元
X博士粉丝价:128元(7.4折包邮)

扫码立刻购买
恩,就是这样,快读起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