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磊子Mini
引言
一到冬天可能很多人认为
北京
室外已经没有游玩地方了,
北京
的山区也空无一人,萧条的很,这次我来探探路,自驾游
北京
的冬天。照片都是春节前拍的,春节期间整理出游记~

(文中部分数据资料来自网络,照片带水印的为相机拍摄,SONYA6400,16-55 2.8)

神泉峡冰瀑
第一站来到了京西
门头沟
的山区,目的地神泉峡,导航就可以搜到,市区开过来一个多小时,基本都是山路,开起来挺刺激的~

神泉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碳厂村西1公里处,面积约15平方公里。距北京市区约45公里。以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集采摘、登山、野炊、休闲为一体。它毗邻灵溪生态教育走廊、龙水湖水世界、神泉峡风景区、黄台樱桃园、苇甸百果园、禅房古村落。这里在每年12月-3月会有神秘的冰雪世界,冰瀑与四周峰林相对,相得益彰,青山与绿水之间恰似美丽画廊,人间仙境。

远看不如近看,到了才发现,这里真的是一片冰雪世界


树上挂满了冰凌!



虽然知道就是不间断洒水形成的,但这也算是大自然与人工共同协作的奇观。





玩胶片相机的老年人


远远望去,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银装素裹,雪落长河,一袭冰瀑挂川的美景然让叹为观止

海拔依次上升还挺有层次感的

天气好的话有些冰瀑会倒映天上的蓝色,非常有质感



来到冰瀑上面的地方,我也是被这番景象震撼到了,如此密集的冰瀑是第一次见。

看看俯视图,也挺壮观,山和雪与冰的融合~

因时间问题这里没有逛多长时间,里面还有很多冰瀑各位来可以去里面再逛逛。

爨底下
离开神泉峡我们继续一路向西,有这样一个古村落以这个字命名,它叫“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斋堂镇西北部的进京古道上,“爨”不知道怎么读?一会我教你~

从神泉峡到爨底下村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也全是山路。到了后没想到还要买门票35元,我要是提前知道需要买门票就换别的地了,但话说回来,来都来了...


进入景区后再开10分钟左右,就抵达了爨底下的村口,一个大大的爨字石碑就矗立在村口的公路旁。走到村子里面,也能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爨字元素,看来这个字已经成为爨底下村的旅游招牌。

“爨”这个字是个生僻字,笔画多达30个,读音念cuàn。“爨”是一个典型的象形文字,拆分来看就是: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兴,岂不很热,而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冷与热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补,宇宙万物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热,故而爨底下村在历史上曾辉煌过。





由于冬天来的也不是周末,村里的游客很少,穿梭在石板铺成的小巷中,显得格外清静惬意。

据说很多都是清朝建筑,利用地形优势很好的保存了下来,现在大多已经改成民宿,比较商业化了。



关于爨底下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村庄位于“爨里安口”的下方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明初有一批移民来到京郊,建立了韩氏家族的聚集地,因韩与寒同音,便给村子取名为“ 爨底下 ”,意为烧火的炉灶底下,用火与寒平衡,寄望未来的兴旺与富足。

石板小巷与古朴的石墙浑然一体,感觉甚是般配,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的清代古堡。

从这里往上走可以到关帝庙,那里是全村的最高点,可以俯瞰爨底下村的全貌

不算太高,大概20多分钟就能爬上去

这里的山石有点偏红色


整个村落尽收眼底,镶嵌在群山峻岭之中。

房屋排列虽不工整,但很有序,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面积不大却依旧气势恢宏。

大山赋予了这里的自然属性,也赋予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造就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与本领。深山凹里的 爨底下 村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一代代传承和发展着。

爨底下村龙王伏魔庙(关帝庙)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位于村东北部小山上,坐北朝南,外面环以围墙,门前有一棵老桑树。门楼一间,双扇板门,门洞内有墨书题记,左侧写“座宝刹似,十方弟子来进香,口诵真经念咒,古佛下界降祯祥”,右侧已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仅有“三花”“花落”等个别字迹尚可辨认。

庙前小亭

大殿龛台正中原供奉泥塑关帝坐像、侍女站像。两侧龙王坐像及雷神、雨师、风婆、电母站像。现均不存。龛台下有关平捧印,周仓持刀站像。龛台后墙隐隐可见壁画。西山墙有画碑,记载清代雍正年间修庙捐款人姓名,绝大部分为本村韩姓“玉”字辈人。

(没有在寺庙里拍照习惯,故里面照片未拍,这里照片不多)

从关帝庙出来我们从后面的口出继续顺着路走

褐红色的山石


电影《投名状》在这里取景,他也真正拍了一个山城。

电影上映以后, 爨底下名声大噪,成千上万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的来到这里,游走在村里拾级而上,每当辨认出剧中的经典场景,总能让人雀跃不已。

实际上,这里很早就已经是影视剧的取景地了,80后的童年回忆《太极宗师》据说也曾在这里取景,小时候的宝藏剧猝不及防就这样又一次放到了眼前,很惊奇~

这是刚从上去的那个关帝庙

顺着这条路走可以到财主院

因财主院没开门故没拍照片,放一段网上的介绍:财主大院又称广亮院,位于全村中轴线上地势最高的地方。该院前后两进,前院有东、中、西三跨,构成一个大四合院,共有房45间。财主院的门楼设在每跨院的东南角,面阔进深各一间,装饰精美,为“广亮大门”。

冬季来的好处是,游客稀少,商贩不多,少了很多躁呱和躁动清静得很;冬季来的缺点是到处都撞锁(大概9成的商业设施都关张了吧),少了一些繁华多了一些惨淡萧条之感。整个村子的经营品种也单一,以客栈民宿和餐饮为主。

我们中午是在这村仅此一家开着的餐馆吃的饭,老板说这里的老人要不做民宿要不就住门头沟城里了,村里人很少。



路过个村文化展室



爨底下的四合院与京城四合院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等地方。不同之处是,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减少占地面积,二进院中,内宅与外宅的中轴线上,不建垂花门,而建三间五檩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东侧开二门,大门开在前院东南角。雨水从大门左侧地洞排出。爨底下的四合院的正房、倒座房大部分为四梁八柱,厢房为三梁六柱。墙体四角硬,房顶双坡硬山清水脊,房脊两端起蝎子尾,下置花草盘子,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条砖墙裙。

时期留下的旧痕迹

随处可见的传统器具,

既熟悉又不常见,

既亲切又陌生。


经历数百年的沧桑巨变, 爨底下如今还保留有70余座独具特色的清代四合院建筑,堪称一座北方传统民居的博物馆。

村中的小路并不宽阔,纵横交错,起起落落,像迷宫一般,让人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走过一遍才发现,虽然表面上杂乱无章,可实际却非常简单有序,山下唯一的主干道横穿其中,整个村子呈扇面依山而建,随着山势层层升高,形成上下两层的构造。



爨底下村所在的斋堂地区历史悠久,远在一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遗迹,从商周时期开始出现了原始村落的雏形,此后逐渐发展壮大。

爨底下村始建于明朝,由于地处交通要道,这里成为了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独特的地理优势使爨底下逐渐兴旺起来。在清朝时,爨底下 成为一处京西重要的商品交易驿站。


在近代, 爨底下 也为我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抗战期间,在爨底下先后建立了宛平抗日根据地和冀热察挺进军。不幸的是,在1942年, 爨底下 村遭到日军烧杀,全村大部分房屋都被烧毁。

命途多舛的爨底下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依旧屹立不倒,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一条街道将村落分为上下两部分。民居以村北的山包为轴心,呈扇面形向下延展。

飞无人机拍一张村的全景俯瞰整个村像个大元宝,你觉得像吗?村往西还有一线天,因时间关系我们没往那边走,门头沟的”一线天“太多了,没去过的可以去看看~


京西悬空寺
一提到悬空寺很多人都会想到山西,河南,浙江等悬空寺,因为那些名气比较大,但你知道北京家门口就有一座悬空寺吗?下面跟我一起去探秘北京西边的悬空寺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悬空寺是在龙门涧景区内,但在地图上直接导航龙门涧悬空寺是到不了这个地方的,大家可以按我的路线来走,我总结一下:

1.在地图上搜龙门涧景区,在双大路的地方放大地图能看见在发卡弯的位置有个鱼塘

2.长按这个位置可设为终点,导航到这个位置,路边有停车带,见下图

3.在停车带停好车,往我指引的箭头方向走,有台阶上去就是。

看到这个就说明走对了,简易的牌坊,上面的写着“悬空寺”蓝色字体已掉色


四时烟雨半山云。谁能看出上联是什么字?


顺着石阶小路上山,不时可以看见对面高高的岩壁上,有若隐若现红色的建筑,这就是悬空寺。

小路沿着高高的崖壁蜿蜒,脚下是苍翠的松柏


看到这个字就说明快到了

从这开始往上走会比较困难

顺着这个窄窄的门洞,登上台阶,就能上到寺庙里面,这个门洞非常窄,得四肢并用才能爬上。

由于我们是冬天去的上面都结冰了很不好爬

如果各位来建议避开冬天,结冰爬上爬下特别困难


爬上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仙泉


悬空寺 始建于明天启元年,寺院坐落于翠柏环抱之中的陡崖之上,寺内供奉元君圣母、龙王、张仙、弥勒佛,佛道合一。每年三月初三,香火最旺,善男信女,云集于此,进香朝拜,祈福纳祥。寺内一眼甘泉自岩中细细渗出,终年不绝,相传常饮此水能消灾避邪而交好运。

顺着往里走是娘娘庙,殿内供奉癍疹娘娘的神像,殿内的抱柱对联是:“求圣母有求必应; 替万民接替香烟”。娘娘殿的东配殿是龙王殿,供奉黑龙王的神像。在龙王殿东侧,就是张仙殿,神像立于正中,手持宝剑,英姿飒爽。龙王殿后有一泉,名为圣泉,泉水清甜甘冽,大旱不竭,大雨不溢,泉旁石上镌有一联:“灵泉接地脉: 圣水映天光”。

这个悬空寺其实是在山崖的山洞里依山势而建。


再往东是弥勒殿。


弥勒洞,内供奉憨态可掬的大肚弥勒佛,殿门上的对联是;“似洞非洞成仙洞; 有门无门是佛门”。


因没有在寺庙拍照的习惯,所以这里照片不多。

之前这里是需要门票的,现该处古迹早已毁坏,现在是村民重修后的,所谓悬空寺,原称张仙洞,张仙是这里的主要神位。张仙被奉为送子男神,相传此地为张仙炼丹之处,张仙殿基本保持原样,《宛署杂记》对张仙洞也有记载,但令人疑惑的是,张仙殿为何如此简陋狭小。

The end,感谢观看,

这一天时间有点紧凑,大家可以不同时间来~

新浪微博:磊子Mini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