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间的朋友。”这句话,你肯定听过太多。
过去一周,这也是我想的最多的一句话。今天就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感受。
和时间的关系不要太紧张
4月20日,我从北京飞广东,参加2024中国绿公司年会。因广东暴雨,下午2点半的飞机,晚到差不多凌晨2点才飞。但参会后感到很值得,有些观点很有启发。
一位多年从事高端精品零售行业的企业家,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供应链和科技创新人才的信心后说——
“我们认为现在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跟时间的关系太紧张,应该稍微把跟时间的关系变得友好一点,不要那么紧。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要不断进步,但别人十年干的事,我们为什么一年就要干完?能不能友好一点,把目标提的更长远一点?能不能把每一步的工作做得更结实一点,追求每一天的进步、而不是追求一天就把所有的进步完成?
“这是我们思考多年做的最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出现的困难都是‘一口饭’,天天想进步,天天想发展,而管理跟不上去,管理资源有天花板,商业模式也是需要萃取数据、精打细磨去提炼的。
“在这个时候,只要大家静下心来,跟时间的关系变得友好一点,不要只是想把规模搞得越大越好,一定会创造出一批‘小而美’、在全球细分市场的优势企业。有耐心和坚持,一定会创造长期价值。”
他接着举了香奈儿5号的例子,这款香水1921年上市,已经103年。“它的香气、包装、瓶子有改变吗?没有。”所以,并不是什么都要颠覆式创新的。
对这位企业家的观点,我特别会心。因为不久前我刚好和一家法国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高管做过交流。当时最深的感受是,速度是中国企业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可是上帝不会把所有果实都给到有速度优势的这一方,在有些产业,“慢”才是竞争力。
“慢”不是不发展,比如该品牌一直也在扩品类,但它始终守着自己的原则,再去发展,比如坚持高端定位,在设计上长期投入,生产只在法国和意大利完成。
这位高管还说,每开一家店都需要比较长的准备时间,而且已经觉得,人才包括店员都遇到了瓶颈。人才不够,其实开不了那么多店。
通过勤劳奋斗,不断赶超别人,这是我们多年形成的文化。我访问过很多企业家,本能就是努力工作,工作几乎就是人生全部。有企业家过年时和高管聚餐,约定不谈工作,结果没说几句,又回到工作上。这是命。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靠拿命,拼出来的。
但拼到一定地步,确实也要想想,一直赶赶赶,卷卷卷,996,007,是不是最好的路径?
从产业特征、企业规律、人生状态看,哪些方面可以快、应该快?哪些方面并不适合太快太赶?
运营、创新、慢价值
其实,真正要把一件产品一项服务一种体验一个管理系统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
过去觉得容易,是因为市场处在增量状态,做得粗糙一些照样能赚钱。
现在不行了,很多市场都进入了存量博弈,必须精细化运营,做出有差异化的价值创新。
前两天,在南京听一位企业家分享,是一家以“大家居”为主业的全国性商业连锁集团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观点是,过去的经济发展更像是“开发模式”,现在要走向“运营模式"。
“过去到处都在搞开发,至于后面怎么运营,怎么过日子,不怎么考虑。由此导致大量资产过剩。我们的开发商很多,运营商很少。但无论园区还是商场,一种物业的价值,是由未来的现金流决定的。你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把过去的资产作为财富,按历史成本记在那里,比如1平方米投了1万元,你就把1万元记为资产。但事实上,这个物业到底值多少钱,是未来的运营收益决定的。如果运营收益很差,资产价值就要缩水。甚至可能没有价值,是负担。”
当存量时代到来,必须走向“运营模式”,也就是通过运营,把价值创造出来。
“这是比较慢,很辛苦,也需要创造力、创新力的工作。一靠创新,包括内容创新、消费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重构创新;二靠提高效率,尤其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效率。但当你真的在运营上下功夫,把运营做好了,就会有很好回报。就像房地产行业的阿那亚,它就是先把运营做好了。现在三亚的房子都不好卖,阿那亚的房子还抢着买。”
在南京,我去了德基广场,一个这几年特别网红的高端商业购物中心,也是全世界商场的流量冠军。它位于著名的新街口商圈,周围的南京新百、金鹰、中央商场,加在一起的流量和销售额,比它还少很多。
德基成功的关键是跳出商业做商业,充分与艺术、科技、网红属性相结合,做成了一个人气爆棚的魅力之城,创新之场,而名牌云集只是附带的结果。
德基的流量是怎么来的?我在8楼的德基美术馆看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深有体会。《金陵图》是清代宫廷画家描绘宋代南京城市风貌的写实风俗画长卷,有三个版本存世,谢遂、杨大章的版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冯宁的版本现藏于德基艺术博物馆。德基集结了100多位专家学者,400多名工作人员,花了两年多时间,把有533个人物、90个动物、40多家店铺商贩的《金陵图》复刻到了110米长、3.6米高的环形大屏幕上,打造出“人物如画,实时跟随”的互动式、沉浸式效果。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能活现历史,是因为运用了Unity引擎(实时3D互动)、UWB(室内高精度定位系统)和智能中台等技术和系统,构造出有穿越感的互动体验。观众只要在观展时带上智能手环,就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角色,代你“入梦金陵”,开启穿越之旅,还可以在指定的地点让画中的烟花绽放。
现在德基广场流量最高的楼层,不是商业,就是美术馆所在的8层。而要把美术馆运营好,非一朝一夕之功,是多年持续不断在拍卖收藏上投入的结果。
我在德基广场明白了,什么是内容创新,什么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我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奢侈品公司都是艺术拍卖市场上的活跃买家。因为优秀的艺术品是稀缺的,不可复制的,商品只有和这样的价值关联,才更有价值。这也再次说明了“慢”的独特价值。
从观念上,大家都反对急功近利。但很长时间里,如果急功可以很快获利,那谁不急呢?而当人人都急,急得现在什么都过剩了,慢工的价值才会显现。慢工出细活。很多内容的创造,只有慢,所谓“台下十年功”,最终才能出精品,才能真正获得认同。
给别人留出空间
这一两年中企出海是热门话题,我一直在关注,也提出了“中国能力的全球化是未来二三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等观点。
中企的能力不必怀疑。但我们究竟以什么样的姿态出海,也有节奏、权衡与取舍的问题。
4月13日,《南风窗》在广州举办“中企出海,迎浪造潮”2024年春季峰会。华坚集团副总裁、负责埃塞俄比亚华坚轻工业园的张芸琪介绍了出海非洲13年,把最初一个鞋厂发展成一个轻工业园区的经历。华坚2011年出海,去得早,享受了土地红利,并且赶上了非洲从贸易向工业化的转型,此时“如果你进入非洲市场,做了一个产品,很容易将其扩展到相关产品”。
但张芸琪也指出,不要与当地人竞争,做他们已经在做的生意,要做他们做不了的生意。与他们共荣共生,创造增量市场,而不是去争夺存量市场的利益。
“比如我们做鞋厂,虽然埃塞俄比亚也有鞋厂,但我们生产的产品是他们无法生产的。如果我们与当地人竞争,势必会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大多数中国人英语不太好,也不了解当地法律,在税法、劳动法、海关法、移民法等方面会遇到许多障碍。因此,在海外投资,一定要选择当地政府政策支持的行业,避免与本地人竞争,或去涉及本地政府要保留的行业。像埃塞俄比亚,有的产业之前是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很多中国人会找一个埃塞俄比亚人的牌照来做餐厅,做医院。这肯定能赚钱,因为我们有技术,有团队。但你跟本地人合作,营业执照不是你的,就意味着极高的投资风险。”
过去很长时间,中国企业出海,别人更多看到的是中企为当地解决了多少问题,创造了多少价值。但到一定时候,别人的看法也会改变。比如这几年,跨境电商如火如荼,大家都觉得借助这个通道,可以把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和产能,输出到国外。而当我们陶醉于节节攀升的增长数据时,可否想过,对别国家的产业、流通渠道、就业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很多群体、阶层的既往利益被打破,他们将如何反应?我在和国内的跨境电商平台交流时,他们承认,正在遭遇国外的阻击。
我们的跨境出口已经够多够快,该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在别国建立本地化供应链,为本地创造更多福祉。可悲的是,国内跨境电商平台之间还在惨烈竞争,比如争抢供应商,在国外以“超低空价格”引流、获客。这实质是在挤压中国供应商应得的利润,补贴给国外消费者。虽然供应商们为了维持起码的开工率,哪怕亏损也会给平台供货,但能一直这样下去吗?就算中国供应商能忍,国外利益受损群体能忍吗?
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是自由贸易的信徒,相信通过自由贸易,一定能“征服”世界市场。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对自由贸易做了这样的评价:
“当我们研究经济学特别是自由贸易的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自由贸易总是在同一个经济体中创造赢家和输家,但是赢家获得的收益永远大于输家的损失,所以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是获益的。这就是自由贸易为什么是好的。
“但是没有一位教授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关键假设的,就是贸易要么是平衡的,要么是有顺差的。如果贸易年复一年,数十年持续出现巨额逆差,输家的数量就会开始增加,认为自己是自由贸易输家的人数可以多到足以选择特朗普为总统。因此我们必须回头反思自己,……外汇汇率的设定,必须确保输家的数量不会增加到导致自由贸易本身的失败。”
结语
跟时间的关系友好一点。
从开发思维到运营思维。
要习惯于赚慢钱,赚辛苦钱。
不可复制的价值创造往往是慢的。
一靠创新,二靠提高效率。
做别人做不了的生意。共荣共生。
必须确保输家的数量不会增加到导致自由贸易本身的失败。
这些最近对我有所启发的观点,也供大家参考。
最后向大家推荐本周我读的一本书,华为郭平所著《常变与长青》,写华为这么多年的变革管理。
华为的管理体系已经基本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但它是20多万人用了30多年时间“磨”出来的。
“华为公司级变革的实施周期都很长,就是为了让大家逐步接受变革,以减少变革阻力。IPD和ISC变革项目各做了4年,IFS变革项目做了8年,LTC项目做了8年,ISPD项目做了4年,ISC+项目做了3年,又固化了2年。慢就是快,要把变革时间拉长,有十年磨一剑的耐性,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去接受和改变。”
华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公司之一,但其交了无数学费呕心沥血打造的管理根基,也是慢慢形成的。很多管理系统的导入,都花费了比预期多很多的时间。
新时代,不是快时代。你想快,在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的约束下,也快不起来。
那么不妨,从慢的角度多思考一下。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旋律。时间并不缄默,总会向我们示意。
 /// END /// 
No.5753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秦朔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