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徐慢慢心理话
 写在后面 
我想补充一点,并不是所有让孩子帮忙的家长,都在喂养“功能性小孩”。
亲子之间健康的互助行为,能够很好地养育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配得感。
但,当家长把“功能”看得比发展孩子的自我更重要时,就需要警惕了。
刚好最近在重读武老师的《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里面提到:家庭中往往会有内向者和外向者这两种角色。
“外向的父母会向孩子索取,孩子要保留这份爱,就会成为外向父母所需要的习惯付出的内向者。”
早已习惯付出的我们,要如何建立真正和谐、滋养的关系?
底层逻辑只有6个字:找到新的体验可以先从这2点尝试:
一是「表达」,多去表达自己的喜好、偏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是「索取」,就像武老师所写:“不必拒绝付出,但要学会索取”。
新的体验,会一点一点撬动我们的内在改变,重建健康、有爱的内在关系。
如果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在看」
  END. 
脚 本 / 小 泽
插 画 / 兹 兹
运 营 / 小 泽
监 制 / 陈 毛 毛 、卢 克、小 泽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从新的视角看见自己 
 探索自我,接纳自我 
 愿你获得想要的成长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