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旨在用一种历史速写的方式,从地缘政治和身份认同的角度把南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理一遍,让大家一文搞懂南亚内部的历史关系和大致现状

原文节选:
文明是一个比文化更大的范畴,研究人类的文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最常见的文明分类方式有三种,一是以帝国,二是以宗教、三是以地域。“帝国”这个概念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当代社会了——除了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诸如“埃及文明”和“罗马文明”早已不在,“阿拉伯文明”也十分勉强;以宗教来划分的“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是现代比较常用的一个分类方式,可假如用“印度教文明”来概括南亚显然有失偏颇,南亚的宗教繁杂,文化上有一定的共性,单独称之为“南亚文明”倒是可以成立。但无法忽视的是,南亚又跟中东地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曾被来自波斯的穆斯林所统治,受波斯文化影响非常大。巴基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南亚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混合体,而阿富汗则更加倾向于“中亚文明”或者说“伊斯兰文明”。
我个人一直有个构想,世界文明其实也可以这样分——
首先是“筷子文明”,这个概念张维为和翟东升两位大佬都用过(他们说的是“筷子文化”),筷子文明指的是以中国为辐射使用筷子的东亚儒家文明圈,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儒家文明,筷子是随同儒家文化一起传播出去的,用筷子的地方一般都对中华文明有认同感。
既然能够有自成一体的筷子文明,那显然可以有以其他用餐方式的文明圈。所以第二个就是“刀叉文明”,刀叉文明是以欧洲为辐射向外传播的西方文明,跟基督教文明高度重合。欧洲人曾经把刀叉视为文明的象征,对于这一点我完全不能苟同,或许刀叉跟徒手进食相比更“文明”,但刀和叉的原型毕竟是野蛮的武器和农具,其文化内涵无法与至少有四千年历史的筷子相比,这种所谓“文明”恐怕是欧洲人发达之后的自我洗白。不过如今刀叉的逼格在欧美已经被祛魅,包括川普在内的好些名人都因为用刀叉吃披萨被美国媒体批评过,名人吃披萨本来是为了显示亲民,结果用了刀叉反而有不接地气之嫌。这种现象恰好证明了,“用什么样的工具吃饭”是能够作为一种身份认同的。
除此之外,那就是手抓文明了。大家不要觉得用手吃饭是异类,说实在的,从全球范围上来看,恐怕徒手吃饭才是主流,这是人类最自然的进食方式,用手吃饭的人口数量绝对碾压用筷子和刀叉的。首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中的用餐礼仪都是用右手抓取食物来吃,印度教徒相信只有用手才能吃出食物完整的味道,因为能够将手指的触觉跟口中的味觉相融合;而穆斯林常说的一句话是:“既然安拉已经给了你手,为什么还用餐具呢?”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