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铁路华工纪念日”。1869年5月10日,最后一根“金色道钉”把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连成一体,首条横贯美国东西、穿越整个北美大陆的铁路宣告竣工。
铁路开通后,原来从美国东部到西部需要六个月的路途缩短到只需一周,这条铁路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也凝结着数以万计华工的汗水、智慧与生命。
1869年5月,太平洋铁路竣工仪式。江门市博物馆供图
19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进行开发,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建造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为满足其劳动力需要,美国与清政府签订《蒲安臣条约》招揽华工,大批华人由此进入美国,成为美国西部开发的重要生力军。
中央太平洋铁路上的栈桥。江门市博物馆供图
在修筑铁路过程中,两万多名华工承担了最为艰难的西段工程(长达1110千米),他们忍受稀薄的氧气和刺骨的寒冷,穿越海拔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建设了50座桥梁和十多条隧道。
1866年,华工面临着一块被称为合恩角的花岗岩石墙,这是他们最大的拦路虎。在塞拉岭通道这险峻的地方,华工们将自己拴在吊篮里,悬崖上凿壁填塞火药,为铁路开辟通道。
可以说,华工们在高山峻岭、沙漠盐湖之间,用一寸一寸的努力,铺就了连接两岸的州际铁路。
华工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布鲁默深槽。江门市博物馆供图
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外,华工还承受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劳苦作业。然而,他们拿到的工资却比其他劳工低廉得多。
尽管华工也曾以罢工等方式反抗,但并未换来应有的公平对待。
从1871年洛杉矶华人大屠杀到1882年的《排华法案》,这些曾经为美国太平洋铁路作出巨大牺牲的华人们,在美国排华的阴影之下,艰难度日。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华工的贡献并未被提起,他们的身影和故事,被排除在美国崛起故事之外。
游客在广东江门市博物馆铁路华工展厅观看唐纳峰绝顶隧道模型。江门市博物馆供图
但历史不会被遗忘。筑路工人之孙、华裔退休工程师赵耀贵(Bill Chew)从1999年起四处奔波,在旧纸堆里翻刨,寻找华工后裔,走访工人后代,与美国学者辩论,在2004年出版了《美西大陆铁路无名建设者》一书。
赵耀贵研究当时工人因筑路受伤和死亡的情形,发现伤亡率远高于其它工程。美国东部铁路修筑雇用的是爱尔兰和欧洲工人,开拓西部因为有印地安人阻挠,加上高山峻岭天气酷热,工人难找,所以多数找华工帮忙。
当时很多不知危险的华工被派去安置炸药,有时来不及撤到安全地方就被炸死。赵耀贵发现,铁道工程在凿山洞时,每天有20、30人伤亡。这些华工只能自认倒霉,遗体由各人所属的公所或会馆协助运回家乡。
如赵耀贵般的历史挖掘者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华工故事。
2014年5月,美国劳工部将铁路华工列入荣誉纪念堂,铁路华工成为进入该纪念堂的首批亚裔群体。
1869年5月,中央太平洋公司主管詹姆斯·斯特罗布里奇邀请八位华工到他的车厢参加庆功宴会。江门市博物馆供图
2017年5月8日,美国加州众议院全票通过决议案设立“铁路华工纪念日”,希望能够纪念用血汗修建了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暨建筑系教授谭金花曾表示,中美两国人民共同努力建设铁路的这段历史,对于当前和未来的中美民间交流,都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来源:中国侨网综合美国《世界日报》、中国新闻网、美国侨报网
作者:徐文欣

编辑:王琴
责编:马海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