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近代史,而且还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经常会诉诸国民性麻木,甚至说到中国2000多年的专制历史,当然,最惹人口水的还是清朝这个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王朝,那么,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先来提出问题:
为什么清末时面对列强入侵,大部分百姓不会积极反抗?
回答如下:
这个问题还真挺有意思,三解在看这个问题时也吓了一跳,不过发现,一些错误观念对于所谓“明白人”的误导也不浅。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拆解几个层面的问题:
大沽口北炮台一角,法军攻入口。1860年8月22日或之后拍摄。此处堑壕上的梯子的一大部分就是由法军在广东雇佣的苦力搭设的,他们冒着炮台上猛烈地火力,舍生忘死地完成了任务,事后得到了法军的奖励。
第一层,面对外敌入侵时,百姓不会积极反抗,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还是中西方古代共通的问题?也就是说,外国人在民族国家形成之前,是不是不一样?
第二层,面对外敌入侵,百姓不会积极抵抗,是中国古代都这样,还是只有清代特别?也就是说,这是不是清代的时代特例?
第三层,面对外敌入侵,百姓不会积极抵抗,是对所有的入侵者都不抵抗,还是会对伤害自己利益的入侵者进行抵抗?也就是说,是与政府相关,还是与个体利益相关?
第四层,面对外敌入侵,百姓不会积极抵抗,是说政府组织的抵抗也参与不积极,还是说对自发组织的抵抗不积极?也就是说,是抛弃政府,还是抛弃抵抗?
这四层问题,只有分别讨论之后,才能有一个正经的结论出来,否则,都是瞎子摸象,逮着耳朵说是蒲扇。
第一层问题的答案是,中国人并不是世界文明的特例;
第二层问题的答案是,清朝是一个特例;
第三层问题的答案是,无论中外,往往会对伤害,以及可能伤害自己利益的入侵者进行激烈抵抗,也有一些基于使命感和文化责任感而进行抵抗的;
第四层问题的答案是,在清末,基本上政府组织下的抵抗都不积极,自发组织也是谈不上的,这与历朝历代还是有些区别。
甲午战争中日本人拍摄的日军医治清军伤员的情景,为了展示日本脱亚入欧的成果,已经成为文明国家,与清朝争夺列强的舆论支持,日军此类举动在甲午战争中并不罕见,这种军纪传统一直维持到了1900年的庚子国变中。
综合一下历史事实来说,唐朝以前,外敌入侵也好,农民起义也好,地方百姓往往会聚集坞堡,抱团自卫,对于入侵者的打击和抵抗,尤其是对坞堡的劫掠,往往是坚决抵抗,当然,如果对手太过强大,也一样有不少不分胡汉臣服的,但是抵抗必然是存在的。
往后看,北宋末年,河洛地区有百万义军蜂起,啸聚太行山打击金军和傀儡伪军;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地方镇守官员组织的抵抗且不论, 只说江西、京湖、四川、福建、广东,由百姓士绅自发组织的,抱元军马腿拼命的义军就不知凡几。
哪怕是元朝末年,为了抵御流寇和官兵抢掠,地方自发组织的团练军队也是不计其数,最知名的就是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人组织的“义兵”,买卖越搞越大,李思齐甚至得以割据长安,而察罕帖木儿的义子扩廓帖木儿,后来更是干到了元朝最后的擎天一柱的角色。
什么时候这种自发抵抗少了呢,恐怕还得感谢明太祖的统治创新,整个明朝体制对于士绅的笼络优容和限制是并存的,结果到了明朝末年,地方聚保的力量一方面往往羸弱,另一方面立场也是首鼠两端,在清军南下时,江南可谓传檄而定,如果不是多尔衮搞出了引蛇出洞的“剃发令”,由亡国变成了亡天下,江南的士绅们还不见得会拼命。
可正是这匹夫拼命的劲头,打出了嘉定三屠和江阴满城死义,当然还有浙东等地零星的举义,当然,比起两宋来,真是差得远,可也不缺少热血男儿。
真正厉害的还是大清朝,200年统治之下,把明太祖的一套制度继承下来,有靠着“剃发易服”搞了一回引蛇出洞,基本上把骨头硬的潜在反对者杀了个精光,顺利完成了“逆淘汰”,为之后的200年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清朝虽然也用汉人办团练,却一直秉持着用之,防之,消化之的方针,一招用了100年,又有谁看不穿其中的关窍,怎么可能真的同心同德抗击外侮?比如鸦片战争的浙东之战,清军反攻就带了好几万的团练壮声势, 结果英军一通炮火,几万人一哄而散。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二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的李秉衡部等等,清朝的问题,已经不是大部分百姓不会积极反抗的问题,而是究竟有多少人会反抗的问题,哪怕在政府组织下,这种抵抗也毫不积极。
以上问题的原因,说起来复杂,其实简单,所谓天下,本来是天下人之天下,结果被古代国家的君王家族窃取,变成了一家一姓的天下,百姓只是朝廷的税源、兵源,若说对于文明的自豪感,也往往仅限于读书识字的知识阶层所有,前者本就是逆来顺受,面对外敌,无非是由东家的肉票,变成了西家的奴仆。
而后者无论是世受国恩也好、不忍腥膻遍地也好,总有一个目标。
尤其是宋、元之类王朝,对士大夫极为优容,宋朝治下,百姓的生活也很优越,自发抵抗自然就多。
明、清之后,举天下而愚之的思维一以贯之,只要不伤我身家性命,改朝换代又能如何?这也成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观念,自发抵抗自然就少。
而且,清朝面对的敌人(东西方的侵略者),对于民间的骚扰范围远远不如清朝入关前后,以鸦片战争而论,英军的军纪下,对百姓的烧杀抢掠,甚至比大清万里迢迢调来的客兵还轻一些,买卖粮食、蔬菜还能多给钱,百姓支持谁?
对民间杀戮最狠的,是甲午战争中的旅顺口和庚子国变中的北京城,前者在当时的中国民间的扩散影响并不广,其他时候,日军部队的军纪反倒相对严格,乃至于到了日俄战争中,东北民众还普遍倾向“小鼻子”。
后者则是重兵云集,八国联军数万西式军队齐聚北京,你就是想反抗也反抗不过。
在文章最后,要强调的是,怨大部分民众没有积极抵抗的想法,本身就是非常缺德的,民众辛苦工作,扛活纳税,最后政府无力,军队无能,还要让百姓额外缴纳血税,让他们用自己的天灵盖子去顶敌人的狼牙棒,这样的政府,不要也罢。
往期精品文章回顾
热点事件
关注知之Known (ID:Serious-news)
先手获得最新优质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